在近期的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明显增多,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防止被传染,应该做好哪些细节?今天,一组图带你了解
进入冬季以来,全国气温骤降,新冠疫情又有抬头的趋势,多地爆发聚集性疫情,这也牵动着每个国人的神经,如何预防新冠成了热门的话题。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这些都是预防新冠的有效手段。不过,各类小道消息也在同一时间四下兴起,比如最近就有传言称不能使用一次性筷子,否则也会感染新冠,这是真的吗?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检测手段的提高,过敏性事件、儿童过敏体质的发生率均在不断提高。在门诊接诊到过敏儿童时,能不能接种疫苗是最常让家长疑虑重重的问题之一。疫苗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原则上过敏儿童必须且有必要接种疫苗,因为过敏体质及过敏性疾病不是接种疫苗的绝对禁忌症。
北京时间1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全球气候机构认为,2020年是过去10年最炎热的一年。但不同机构在温度记录排名方面存在分歧,对于美国宇航局而言,依据历史年度温度统计,2020年非常高温炎热,与2016年不相上下。
近日,我国各地正在有序推进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自2020年12月15日新冠病毒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工作实施以来,疫苗接种量已超1000万剂次,新冠病毒疫苗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金属元素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生产中,在自然环境中,金属一般以金属矿物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圈、土壤圈等,在海洋、湖泊等水环境中一般以金属离子的形式存在。不管是在岩石圈还是在海水中,微生物都可以完成对金属的“收集”工作,乐此不疲。微生物“收集”金属,也被称为固定金属、生物浓缩或者生物吸附作用。
今年冬天格外冷。在刚刚过去的“霸王级”寒潮中,全国降温8℃以上的面积达250万平方公里,降幅12℃以上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北京、河北、山东多地气象观测站最低气温突破或达到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