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太空中的温度的确非常低,甚至许多地方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C),但有趣的是由于太空是真环境,没有空气做介质,身处其中的你并不会直观感觉到环境的“冷”或者“热”。
此前,有报道称:“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氦-3气体正不断地从地核向外部泄漏。”这份报道让很多人感到诧异。地核分为内外核,外核是液态,内核推测是固态,主要是由铁、镍元素组成的高温,高密度的固态物质,其温度可达4000~6800℃。那么,地核中的氦-3气体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科学家会如此关注这件事呢?
8月3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风云三号F星(以下简称“F星”)今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由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可“订舱”了。这是记者13日从这家企业获得的消息。
6月25日,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厂区开工建造。据了解,这是一艘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设计和建造。
6月11日早上8点,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与东侧E24管节精准对接,“海底长城”正式合龙,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正式牵手”。
美国天文学家在5月29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发论文称,在一项基于最新望远镜数据的分析中,他们发现,银河系内最常见的行星中,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距离其主恒星足够近、温度宜人的轨道上,其上可能拥有液态水,并因此可能会孕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