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睡鲨家族体型最大的成员,格陵兰睡鲨最大的特点就是“待机能力”超强:常年生活在海平面之下500米至1200米——最深能“呆”在水下2200米的海洋深处。格陵兰睡鲨早已习惯了-1°C至12°C的低水温环境,新陈代谢也因此变得极为缓慢,就连“长个子”这种大事儿也显得“不慌不忙”。
从新冠疫情爆出与蝙蝠有所关联开始,这种会飞的哺乳动物就几次三番被拱上热搜,随即成为众矢之的。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被人们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为“病毒储存库”的特质,让大众对它们从恐惧到厌恶,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们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胁性,为什么不能直接把这种动物消灭掉?
在我们为了预约新冠疫苗抓耳挠腮的时候,全球有多达50%的其他各种疫苗正在被浪费。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数据称,2018年全球疫苗产量35亿剂,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只有17.5亿剂能真正用在人们身上。
这种贴在身上,能够被外界设备识别,甚至储存信息的电子皮肤,本质上是一种很薄、很轻的穿戴设备,电路被集成到薄薄的皮肤一样的膜里,可以直接贴在身体上。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黄永安教授称,目前已经能制造出厚度为1微米(保鲜膜厚度的1/20左右)的电子皮肤,贴在身体上,几乎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12月2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发表研究称,他们从一只名叫Cormac的美洲驼身上分离出了一组有希望对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体(或称纳米抗体)。初步结果表明,这些纳米抗体中至少有一种称为NIH-CoVnb-112的纳米抗体可以通过抓住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来预防感染并检测病毒颗粒。此外,纳米抗体在液体或气溶胶形式下均表现良好,表明其在吸入后仍可保持有效。
2020年12月23日,清晨7点23分,一颗明亮的火球划过青海玉树和西藏昌都交界的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