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查作为一种简便易行且对人体伤害较小的方法,自1846年本-周蛋白被发现并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以来,众多后续发现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筛查、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复发预测等环节。”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晓东表示,虽然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还做不到那么完美,但它的确是辅助临床的“好帮手”。
2017年,“奥陌陌”(Oumuamua)成为首个闯入太阳系的“星际访客”,在天文学界引发一阵喧哗与骚动。对于其身份,科学家众说纷纭,包括外星人的飞船、小行星等,迄今仍未有定论。据美国太空网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指出,“奥陌陌”可能是一团宇宙“尘兔”,给其“身世之谜”再添疑云。
像人类一样思考一直是人工智能不断追寻的目标。目前,尽管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但其与人类思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对于人脑的认知始终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了解和模拟人脑已成为迫切需求。本期两篇文章所涉及的研究——脑机接口和类脑计算机为我们带来了这方面的前沿信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土卫六的气味像什么?专家称,在这颗土星最大卫星的空气中充斥着香甜的麝香味、苦杏仁味、汽油味和腐烂鱼味。
近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吴建强研究团队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菟丝子非比寻常的开花调控机制,这对解析寄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和进化史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日凌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新冠疫情期间,全世界有大量的人都只能在家工作,许多人也更加意识到,通过互联网发送敏感信息存在着许多安全风险。信息科学家所能提出的最好方法,就是尽可能地让你的信息很难被拦截(或者被黑掉)——尽管目前来看还不可能。
月球的浅层结构记录了大型撞击事件和岩浆喷发的次数、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序关系,是写下月球30多亿年演化故事的天然“日记本”。但迄今为止,人类对其认识仍十分有限,它犹如等待探索的“隐秘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