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是个长远的议题,我们身边也必定会出现越来越多新能源的身影。想要在新能源出力急剧下降时,保证供电的稳定性,需要不断提高电网智能化程度,提高调度水平。
这些塑料垃圾能被海水降解吗?“不能。”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坦言,“照此速度发展,2050年海洋塑料垃圾重量将超过海洋鱼类的重量。”
蜗牛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并不稀奇。宋代的苏轼在《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诗之七《蜗牛》中写道:“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寥寥四句,将我们对蜗牛的日常印象概括得非常完整。
海洋中存在数以亿计的塑料碎片,它们非常微小,人类肉眼很难观察发现,但是它们漂浮在全球海洋之中,从浅海至数百米深的海底,这些被称为微塑料的塑料颗粒,通常是购物袋、食品容器等较大塑料物品分解时产生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积极改变适应环境,就会被自然淘汰。不过,也有例外。最近,科学家们发现,在进化路上有一条早早躺平的老咸鱼,基因组是人类14倍大,身体却1亿多年没变化,这就是澳洲肺鱼。
在寒冷的冬季,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年轻的雪衣藻呈绿色,当它们成熟后会产生红色的类胡萝卜素,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历史上,哪种动物最先启发人类产生了驯养动物的念头?人类最亲密的动物伙伴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它们是否从一开始就与人类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这些问题,大概是一切研究动物演化和豢养过动物——尤其是狗——的人都渴望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