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只是人类的专属表情,许多昆虫小家伙也熟练掌握着笑的艺术,微笑、大笑、嘲笑、皮笑肉不笑、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它们都能演绎的十分生动有趣。
如果你走进武汉植物园的温室,会在瀑布前发现一株巨大的植物,春末的阳光投下来,照亮一片毛茸茸的绿光。很难想象,这种笔挺高大,如同垂天之翼笼罩的植物,会是蕨类。这些年,我在四川、云南等地的森林里见到了许多这类巨大的蕨类。离开了温室里的环境,它们显得更狂野,也更风情万种。风从茂盛的叶子上穿过,每一片细小的叶子都在婆娑起舞。
对于树木来说,在非洲草原中生活并不算轻松。这片稀树草原里,有许多大型的食草动物,为数不多的树木很容易成为它们的捕食目标。非洲象就对树木拥有毁灭性的破坏力,用长而有力的鼻子使劲一卷、一拉——树便被拦腰斩断,一顿美味的“树木沙拉”就“出锅”了。
近日,蒙古国国家人畜共患病研究中心通报,该国至少在7只河狸身上检测到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虽然这是蒙古国首次报告动物感染新冠,但这次报告再次让我们审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新冠在动物界到底有多广泛的存在?在这之前,其实已经报道过不少动物感染新冠了。猫、水貂、穿山甲、猩猩甚至动物园的老虎和雪豹都会感染新冠。而这次检测到河狸感染,着实让人担忧,为什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下其中的利害!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因为生命的存在而与众不同。地球有70%的面积都被海洋所覆盖,而海洋正是生命的摇篮。说到海洋生物,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鱼。我们今天的故事主角,也是一种鱼,而且是一类已经灭绝的巨型鱼类:邓氏鱼属(Dunkleosteus)。
近年来,我国南方许多地区的居民常常会在夏天雨后看到巨大的蜗牛成群结队,在路边“横行霸道”,同时,也有不少人注意到,童年时期随处可见的小蜗牛好像都没了踪影?其实,这要归结于一种很多人可能已经有所耳闻的入侵生物——非洲大蜗牛。 作为一种如今在中国南部较为常见、最大可以长到20厘米的大型蜗牛,非洲大蜗牛时不时会以非常惊悚的方式出现在各种新闻或者热搜之中。
“卷草纹”是以植物的枝蔓和花叶为主要题材,以卷曲、盘旋、缠绕花式为基本特征的图案。虽说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建筑门窗、墙纸、地毯、刺绣、服饰上,以及餐具、瓷器上,都能看到它们用流畅的曲线展示着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