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震、海啸、滑坡等剧烈的地质灾害相比,地面沉降要“温和”的多,它的刻度往往以毫米、厘米表示,在“水滴石穿”的累积中,带来地面开裂、高楼倒塌、海水倒灌等不可逆的危害。恰恰因为它的缓慢,不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科学家们想尽了各种办法。能否通过减少进入地球的太阳光来消除温室效应的影响,成了一些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据《环境研究快报》杂志11月18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开普敦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展一项新的研究,他们试图通过向地球大气中喷射反射粒子,阻止一定比例的阳光到达地表,以解除地球因持续气候变化而面临的干旱危机。
如果问气候科学家,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有多快?许多人会说从2014年开始,每年上升3.2毫米——这一数字载入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上一份报告。但近日,《科学》网站报道称,这是据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卫星测量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一个长期平均值。在此期间,上升速率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很难说它是在匀速增长还是在加速。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我们的地球持续升温,由此导致的生态问题日益严峻,频发的森林大火引发公众对于地球环境的担忧。气候变化究竟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态,增加绿地面积能缓解当下之急吗?
夏天变得一年比一年热,两极冰川面积不断减少,世界各地森林火灾越来越频繁,地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可是,许多人仍然在怀疑,地球的温度确实在升高吗?那为什么极寒天气也增多了?地球升温就因为二氧化碳吗?气候危机下人类的前景到底怎么样?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我们的地球持续发烧。由此引发的自然灾害更是接连不断:两极冰雪迅速减少,海平面持续上升,世界各地森林火灾越来越严重,夏天都变得一年比一年热……而现实情况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为糟糕。
入汛以来,面对凶猛的洪水,越来越多高科技抗洪“神器”被广泛运用到防汛一线。利用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对水体面积和雨带变化做出持续而精准的监测,为天气预报和抗洪抢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红外线无人机深入“孤岛”进行探测,成功解救被困人员;可以快速拼装与分解的动力舟桥,直接将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通过水路运至决口处……高科技大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