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Dinosauria)这个名字由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欧文在1842年正式提出,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恐龙被塑造成冷血、迟钝缓慢的大蜥蜴形象,常年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极和南极陆续发现了(非鸟类)恐龙的化石,诸如著名的南极甲龙和冰脊龙。
在两栖动物中,除了“头号家族”无尾目(蛙和蟾蜍),最兴盛的门类便是包括各种广义上的“蝾螈”的有尾目了。从常见的东方蝾螈,到体长超过1.5米的大鲵,有尾目遍布欧亚大陆和南北美的中高纬度地区。从潮湿森林的地表,山间溪流到幽暗矿洞,甚至树上,都可以找到这些体表光滑湿润,形似蜥蜴的动物。
1829年,德国生物学家卡尔•冯•马齐乌斯(Carl Friedrich Philipp von Martius),来到亚马逊深处,参加原住民的捕鱼仪式。他吃惊地发现,原住民男性下体部位都绑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带子,宛如随身携带了一枚小木乃伊。马齐乌斯好奇地询问土著们,这是什么祈福仪式吗?让你们能多捞到鱼吗?
如果你是一个野外探险爱好者,像贝爷那种,香蒲对你来说就更是一种“全能”的存在了。假如你在玩野外求生时不慎失去方向(你最好别),可以用香蒲的嫩芽和地下茎暂时填饱肚子。如果想在野外渡过漫漫长夜,避免未知的兽类靠近,你得有一堆火——香蒲毛茸茸的种子可以很好地担当引燃物的角色。把它们塞到衣服里,还能保暖。
葡萄人工栽培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8000年前的近东地区,也就是地中海东岸一代的国家。我国关于葡萄的记载大概在殷商时代,距今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看过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的朋友们都知道,朱迪尼克潜入“敌人内部”时,差点被巡逻的狼守卫们发现。在千钧一发之际,尼克捏着嗓子学了一声狼嚎,结果狼守卫们一个传染一个,接连对月嚎了起来。二人也借此成功脱险,顺利潜入了精神病院救出了伙伴们。
养过猫的盆友们可能都听说过上面这句俏皮话,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猫是猫最好的朋友。虽然带着玩笑意味,却也真实反映出了人类在和猫长期相处过程中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