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19亿—3.58亿年前的泥盆纪,地球迎来了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陆地上裸蕨类植物开始繁茂,海洋中更是精彩纷呈:无脊椎动物除珊瑚、腕足类和层孔虫等继续繁盛外,还出现了原始的菊石。脊椎动物中鱼类空前发展,让泥盆纪获得“鱼类时代”之称。到了泥盆纪晚期,原始两栖类动物开始出现。
泥炭地是富含碳的土壤,是地球上碳密度最高的生态系统,一个典型的北方泥炭地所含的碳大约是北方森林的10倍。
研究发现,木薯能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一系列液态和气态的氰化物,而附近的花生接收到这种信号后,能够释放相应的气态分子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植株会主动缩减地面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作为“召集信号”,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以进一步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近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吴建强研究团队利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菟丝子非比寻常的开花调控机制,这对解析寄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和进化史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日凌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在动物界的某些地方,性别上的行为差异也超出了交配范畴。有时候,只有一种性别会抚养幼崽。其他物种则有基于性别的交配和求爱策略,例如雄性大猩猩会保护眷群、还有求偶舞等等。但还有其他物种,它们的雄性和雌性的社交方式也有不同。比如大角山羊就雌雄分开聚居。
几丁虫是生活在奥陶纪至泥盆纪(4.8 — 2.6 亿年前)海洋中的微体生物,它形同瓶瓶罐罐,身长只有数百微米,外面是辐射对称的有机质壳体,里面是柔软的身躯,与其他生物不同的是,它有一个独特的口盖或口塞封闭身体,就像大海中的漂流瓶。
一只灭绝已久的恐龙的体重是多少?近日发表在《生物学评论》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回顾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评估恐龙体重的方法,发现有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惊人地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