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科协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普在线 > 生活顾问

巧克力成分表,你真的能看懂吗?

添加时间:2021-10-15 作者: 来源:万物拣史 点击:13675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

其实市面上你能买到的巧克力 ,都 可 能 含 有 代 可 可 脂。

用代可可脂做巧克力,就一定是原罪么?看到后面你就知道了。

反正,哈根达斯昂贵的“月饼形冰淇淋”,说好的“巧克力外皮”却用了代可可脂,就被监管部门罚款了。

那为啥只罚了哈根达斯?难道说……我又发现了一起消费骗局?

今天万物就跟大家唠唠,代可可脂是咋回事儿。

为了公费屯零食……(不是),为了搞清楚代可可脂这事儿,我们买了楼下超市里几乎所有种类的巧克力。

一块巧克力,通常会含有脂肪,可可豆干燥物,有时候还会有乳制品。脂肪负责让你“纵享丝滑”,可可物质负责带来巧克力的苦涩。

比如你看:德芙黑巧克力和m豆牛奶巧克力,它们的配料里就有“可可脂”。哎等等?德芙这怎么还有一条“食用植物油”啊?

我知道天然可可脂是从可可豆中压榨提取的,但这个植物油脂,不就是代可可脂吗?

在我试图拨打12315之前,我先查了下现行通用的国标(GB/T 19343)。

哦,原来根据国家标准,名称为巧克力的产品,也不是一点都不能添加代可可脂。在配料里加代可可脂,是为了替代可可脂内的部分脂肪成份。

但是!加也不能随便加!

如果你想堂堂正正地叫自己“巧克力”,最多只能添加5%的代可可脂。超过了百分之五,就要遵照广告法,在产品包装和宣传话术中,标明“代可可脂巧克力”。emmmm……或者像被罚款的哈根达斯一样,把产品描述改成“巧克力味儿”。

我不理解,巧克力里咋就非要加代可可脂呢?日剧男主手作巧克力的时候,好像没见到这步啊.

张查理:你看你看,男神不就是调个温度、把巧克力水水倒进可爱模具里的嘛?

小火龙:醒醒!你是石原里美么?再说,你见过松本润和木村拓哉哪个亲自磨可可豆的嘛?

电视剧不会告诉你,想要尝不出颗粒感,可可豆起码要磨碎到20微米细度。要做到这个程度,还需要先烘焙发酵的可可豆,再压榨研浆。费工又费时,因此巧克力刚登陆欧洲时,是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按照当时的工艺,研磨出的可可脂、充当润滑剂的作用;而b站那些手作视频,搅碎豆子后、有的up主还会再放点脂肪块。

实际上,现代巧克力工厂里,脂肪也多数是以“白脱”的形式,后添加到产品中的。

这就要追溯到1828年,荷兰人范·霍滕改进了前人的“研磨搅和机”技术,发明了这台可以分离可可脂的可可压榨机。

打从这台机器问世,脂肪、可可粉和渣饼被分离开,各自作为工业半成品,巧克力就能规模量产了,这才有了后来的玛氏、雀巢、吉百利等一众家庭巧克力公司。

而二十世纪初,从商家推出了心形包装盒开始,巧克力就带上了“初恋”、“浓情”这些精神附加,逐渐成了情人节的送礼必备。

具体故事更戏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往期节目看看。

超市货架前,有这么多购买力爆表的情侣,厂商肯定要划分产品的规格。

你想想,在一个情人节的午后,你打开精致的礼盒拿出一块爱心巧克力,捧在手心,然后……化了。

尴不尴尬?

天然可可脂的熔点约为27℃,在接近体温35℃的状态下就基本全融了。

可可脂就是很容易化,所以在五十年代,m&m豆的母公司玛氏,最先琢磨出让巧克力“只溶在口,不融在手”的方法,你今天能吃到的彩色豆,外面的糖衣就源自当年玛氏的首创。

可是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词,也被很多人用来评价 没有糖衣的巧克力吧……?没错,还有个让巧克力不容易化的大招,我猜你也想到了,就是代可可脂。

这种从相对廉价的植物油中提炼出的硬脂,熔点可以人工调控至39℃左右、物理性质也和可可脂非常接近,50年代起,在欧美就已经普遍应用了。

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为了解决可可原料产量短缺的问题,我国也开始试验在巧克力中部分采用代可可脂。

提炼代可可脂的植物油,有的都能作为煎炸油使用,食品加工的温度再高,也能减少冒烟和发糊,既能延长保质期、还能再降一波成本。

说白了,代可可脂之所以常和可可脂混掺,还不是因为它便宜?

我在1688搜到的可可脂原料价格,普遍比代可可脂贵了快有三倍。我说呢!以“混淆品”被定义的代可可脂,生产出的就是巧克力的“平替”。

虽然代可可脂巧克力的品尝体验很有迷惑性,但是代可可脂终究和可可豆毫无关系。

前面提到过,可可脂是可可豆榨取的天然硬脂;代可可脂则是从椰子油、棕榈仁油等植物油中,用氢化提炼等加工方式得到的硬脂,这两者的脂肪构成完全不同。

问题就在于制备代可可脂的工艺,植物油可能因为未被完全氢化,带来一定含量的反式脂肪。

我参考了博主@云无心 的观点,什么脂肪都是脂肪,也“都没太大好处”。但相对代可可脂,可可脂的脂肪酸中多少还有点不饱和油酸,替你降降血液中的胆固醇。

不过有一说一,监管要求在名称中标注“代可可脂巧克力”——这是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避免你稀里糊涂掏了大价钱,却选择不了自己身上的肉是怎么长的。

或许添加代可可脂这事儿本身不是原罪,坏的是商家走着高端路线,用了超标的代可可脂,还侥幸觉得你吃不出来的心眼儿。

参考资料:

【1】哈根达斯翻车:千元月饼用4元一斤的廉价代可可脂 - 凤凰周刊

【2】用代可可脂“冒充”巧克力,哈根达斯翻车冤不冤?- 中国新闻周刊

【3】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制品 - 国家标准 GB/T19343(2016)

【4】朱丽、谭微等 - 巧克力中可可脂及其代用品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 应用化工 2017(12)

【5】王红、巢强国等 - 可可脂及其代用品的特性【J】 -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9(04)

【6】巧克力:研浆压榨 - kisscocoa.cn

【7】巧克力分类及巧克力转印纸的常识 - meishij.net

【8】History of Chocolate - HISTORY.COM EDITORS

【9】代可可脂巧克力行业标准宣贯会说明 - 食品科技网糖酒快讯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责任 | 联系我们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0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冀ICP备05016301号-1 | 技术支持:Glaer

公安机关备案号公安机关备案号: 13020002152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