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科协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普在线 > 生活顾问

免密支付为什么被“亮黄牌”

添加时间:2025-04-24 作者: 来源:科普时报 点击:346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网络购物时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

免密支付,也就是不需要密码、短信等二次验证,即可进行支付的一种方式。如果手机丢失或网购账号不慎泄露,他人便能利用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虽然部分平台设置了免密额度单笔上限,但是,同盾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纪伟提醒,如果不法分子在短时间内小额高频盗刷,也会让消费者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此外,盗刷交易隐蔽性强,通常也借助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完成,比如游戏充值、App订阅,或者趁凌晨时段操作,被发现时往往已经产生多笔扣款。

“如果对支付安全较为敏感,平时又没有特别急切的便捷支付需求,不建议开启免密支付。”董纪伟说,对于经常在复杂网络环境下使用手机或不常查看账单的人群,即便因免密支付被盗刷也难以及时察觉。更重要的是,如果绑定的银行卡资金数额较大,开启免密支付会让资金面临较高的风险,应谨慎考虑。

董纪伟建议,要定期检查免密支付授权,关闭非必要的免密支付功能,启用双重验证以降低风险。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责任 | 联系我们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0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冀ICP备05016301号-1 | 技术支持:Glaer

公安机关备案号公安机关备案号: 13020002152308 |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