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射电暴,广袤宇宙中一种射电波瞬间暴发的现象,其持续时间极短,通常只有几毫秒。它们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出现一次,便再无踪迹。
研究探讨了超新星的影响。超新星是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爆炸,是已知宇宙中最剧烈的事件之一。这种爆炸亮度极高,过程中爆发的电磁辐射往往可以照亮其所在的整个星系。一次这样的喷发,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能释放出太阳整个生命周期所能释放的能量。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0日发表了一项天体物理学新突破:科学家发现,微生物能在零重力条件下提取岩石中具有经济价值的元素。这一发现表明,让微生物进行“生物采矿”是可行的,不但能补充地球资源,还将成为人类定居其他行星的重要条件。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我们早期宇宙中膨胀的宇宙气泡可能制造了目前大量的暗物质。这种难以捉摸的物质会拉拽恒星,但本身却不会发光。
地球位于太阳系宜居带,所谓的宜居带是指天体最佳适居区域,液态水可以在地球表面存在。在地球之外的星球,无论是行星、矮行星还是卫星,要么温度过高水分被蒸发,要么温度过低水冰冻成固态,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液态水。当然,这些潮湿物质并不仅存在于星球表面,所以科学家必须使用各种方法探索发现。
地球绕太阳旋转,就像一艘船漂浮在它的船锚周围一样。但是,如果某人或者某种原因导致船与锚脱离会怎样呢?一颗体积较小、脱离任何恒星束缚的行星,穿过星际空间会发生什么?当一颗行星“四处漂流”会发生什么?
人类对太阳近邻的普查有多完整?天文学家和参与公民科学项目“后院世界:第9行星”的数据探测志愿者团队在太阳附近新发现了大约100个星球,这些天体比行星更大,但比恒星更轻,被称为棕矮星。在夏威夷Maunakea的W.M.Keck天文台帮助下,研究小组发现,这些新发现的星球中有几个是已知最冷星球之一,其中一些接近地球温度,足够凉爽,足以容纳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