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世界各国纷纷实施或公布了新的探月计划。以我国为例,2018年我国先后发射了“鹊桥”中继卫星和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全球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测控通信,以及月球背面软着陆与巡视探测,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序幕。
据国外媒体报道,面对现实吧: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对宇宙几乎一无所知。当然,我们已经确定了一些事情,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我们也知道宇宙大爆炸,以及星系如何在数十亿年的过程中形成、演变。然而最痛苦的是,我们知道“正常”物质(构成星系、恒星、行星和我们自身的物质)只占宇宙所有质量和能量的5%。
1120公里!近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再立新功:科学家们利用“墨子号”作为量子纠缠源,向遥远的两地分发量子纠缠,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量子密钥分发——为量子通信走向现实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0年6月23日09时43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三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
在实现“无条件安全”通信方面,这世界上可能很少有人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更加执着——即使是超期服役的卫星,他也要“吃干榨净”。
如果有机会登上月球,你会发现,在那里即使带上指南针,也找不到北了。这是因为现在的月球几乎没有磁场。
美国太空网等媒体近日发布消息称,为实现重返月球的目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学家开始进行“月球导航”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