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发表研究称,他们从一只名叫Cormac的美洲驼身上分离出了一组有希望对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体(或称纳米抗体)。初步结果表明,这些纳米抗体中至少有一种称为NIH-CoVnb-112的纳米抗体可以通过抓住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来预防感染并检测病毒颗粒。此外,纳米抗体在液体或气溶胶形式下均表现良好,表明其在吸入后仍可保持有效。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感染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21日止,全世界已经有超7570万人被确诊感染,死亡人数超过169万。感染人数及死亡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印度和巴西。
这种新冠病毒新的变种被称为VUI-202012 / 01或B.1.1.7,这是2020年12月在英国的第一个“正在调查的变种”。尽管科学家们在寻找有关该变种的更多信息,但已经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巨大影响。从发现病毒新变种至今,短短两周,已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多国引发不同响应。
“对于颗粒物来说,作为氧化剂的臭氧和作为‘原料’的前体物浓度增加不是在同一区域。北京城区由于机动车活动减少带来较为明显的臭氧浓度上升,但这不是颗粒物生成的主要区域,而是在周边‘原料’丰富的区域生成了很多二次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又传输回北京,形成霾。”刘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进入冬季,中国的疫情防控形势面临哪些新变化?元旦临近,春节也要来了,新的人员大规模流动,又会对疫情防控带来什么影响?《新闻1+1》连线总台记者白桦、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共同关注新冠病毒变异。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肆虐,无数人因此丧命。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与之相伴的谣言:吃大蒜可预防新冠肺炎、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在举国抗疫之时,它们却在制造恐慌。涉疫谣言之外,在2020年新冒出的谣言依旧不少,它们或危言耸听,或夸大其词。
Sondra Crosby是波士顿医疗中心的一名内科医生,她参与治疗了当地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因此,当她在4月感到身体不适时,她并不奇怪自己也“中招”了。刚开始,她的症状有点像重感冒,但第二天,她病得下不了床:难以进食,只能让她丈夫给她送运动饮料和退烧药。后来,她连时间的概念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