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日10时,全国共有45个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北京市顺义区、河北省石家庄市进入“战时状态”,大连出现超级传播现象。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
随着国产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上海、北京、山东等多个省份加快启动大规模接种。怎么预约、谁能尽快打?哪些禁忌症不能接种?有不良反应怎么办?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有关部门作出权威回应。
在某种意义上,新冠病毒的变异在“意料之中”。例如在疫情早期,全球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被称为D株。然而,病毒很快就发生了变异——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D)变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发现,发生这种被称为D614G突变的病毒拥有更强的适应性。该变异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被鉴定,当时主要在欧洲和美洲传播。此后,南非、西班牙、丹麦、瑞典、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现了变异的新冠病毒。
在我们为了预约新冠疫苗抓耳挠腮的时候,全球有多达50%的其他各种疫苗正在被浪费。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布的数据称,2018年全球疫苗产量35亿剂,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只有17.5亿剂能真正用在人们身上。
12月2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报告》发表研究称,他们从一只名叫Cormac的美洲驼身上分离出了一组有希望对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体(或称纳米抗体)。初步结果表明,这些纳米抗体中至少有一种称为NIH-CoVnb-112的纳米抗体可以通过抓住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来预防感染并检测病毒颗粒。此外,纳米抗体在液体或气溶胶形式下均表现良好,表明其在吸入后仍可保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