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感觉睡不够,即便晚上睡了足够的时间白天也会昏昏欲睡?

图片来源:Unsplash
有些人在白天需要保持清醒的时候,无论是工作、用餐,还是交谈过程中,会出现不合时宜但难以抑制的强烈睡意,甚至不由自主地进入睡眠,严重干扰日常功能,还伴随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医生将此诊断为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
这是一种复杂的睡眠障碍,影响着美国约33%的人口,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严重疾病风险升高相关。尽管日间过度嗜睡通常与睡眠不足及其他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紊乱同时发生,但近期有研究表明日间过度嗜睡存在独特的遗传标记和代谢途径。
于是,哈佛大学附属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团队计划通过大规模单代谢物及通路水平代谢组学分析,进一步阐明日间过度嗜睡的生物学特征。这项研究于近期发表在《电子生物医学》(eBioMedicine)杂志上,为探索营养、生活方式和环境暴露如何与遗传及生物学机制相互作用,进而影响警觉性开辟了新路径。
这项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塔玛·索弗(Tamar Sofer)指出:“近期研究虽已发现与日间过度嗜睡相关的基因变异,但遗传因素只能解释其中一小部分原因。”索弗是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心血管研究所生物统计学与生物信息学主任,也是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及哈佛医学院副教授。她表示;“我们希望能找到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帮助更深入地了解日间过度嗜睡的发病机制,并解释为何一些人看似拥有健康的睡眠习惯却仍深受疲倦的困扰。”
研究团队通过代谢物分析技术,深入探究了日间过度嗜睡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代谢物是人体在执行正常生理功能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例如合成激素、代谢营养物质以及清除环境毒素。研究人员通过检测这些代谢物,构建出与日间过度嗜睡相关的代谢特征图谱。
研究者分析了来自“西班牙裔社区健康研究/拉美裔研究”(HCHS/SOL)的逾6000名受试者的血液样本,检测了其中877种代谢物的水平。HCHS/SOL研究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自2006年起资助的一项长期队列研究。通过将这些代谢数据与受试者在标准化问卷中自我报告的日间嗜睡程度进行交叉比对,研究者最终识别出7种与日间过度嗜睡显著相关的代谢物。

图片来源:Pixabay
这7种血液代谢物包括类固醇、鞘磷脂和长链脂肪酸三种不同类型分子,它们均参与了类固醇生成及其他已被证实与日间过度嗜睡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其中,以地中海式饮食为主的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可能有助于对抗嗜睡。而发酵食品和过熟食物中含有的酪胺却会加剧白天嗜睡,这在男性群体中尤为显著,表明日间过度嗜睡的生物学表现可能存在性别差异。此外,研究者发现性激素代谢物(如孕酮)与睡眠相关生理过程有关,如褪黑激素的产生。
这些发现进一步支持了一种观点:日间过度嗜睡并不仅仅源于睡眠不足,更可能反映了某种特定的生理状态。
研究者指出,研究结果揭示了针对日间过度嗜睡的潜在治疗靶点,未来或可通过调整饮食或使用药物实现更有效的干预。同时,他们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包括代谢物检测值的生物学意义较难解读,以及采用睡眠问卷而非在睡眠实验室对受试者进行客观评估。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开展临床试验,以评估饮食调整或营养补充剂是否有助于缓解日间过度嗜睡。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尚未明确身份的代谢物,计划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解析其结构与功能。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塔里克·法基赫(ariq Faquih)表示:“随着对日间过度嗜睡生物学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我们正在开始理解其中的发生机制、原因、可能的早期迹象,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患者。这将有助于开发新方法,以预防或控制以日间过度嗜睡为主的睡眠障碍。”
法基赫是索弗实验室与布莱根妇女医院王鹤鸣(Heming Wang,音译)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也是哈佛医学院的专科医师(fellow,美国医生的培训经历医学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三个阶段)。法基赫还指出:“下一步关键是开展临床试验,看看吃进去的omega-3和omega-6脂肪酸能不能真的减少白天犯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