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体检季,幽门螺杆菌作为体检的常见项目,很多人的体检报告上会出现“阳性”提示。但是,治疗时却反复“踩坑”,总也治不好,这究竟是为什么?
幽门螺杆菌为何如此“难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师马钦解释,在治疗过程中,药物服用时间是一个极易被患者忽视的关键细节。
以经典的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为例,拉唑类药物必须在餐前服用。这是因为此类药物的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餐前服用能让药物在胃酸大量分泌前就发挥作用,为后续抗菌药物发挥杀菌作用创造良好环境。要是餐后服用,胃酸已经大量分泌,拉唑类药物抑制胃酸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整个杀菌效果。
坚持用药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马钦介绍,14天的持续用药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优选方案。然而,在实际治疗中,部分患者由于对足量足疗程抗菌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难以忍受初期的不良反应,便随意停药,这无疑给了幽门螺杆菌“喘息”的机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不良生活习惯同样会对治疗产生负面影响。马钦举例说,比如,吸烟会减少胃部血流,使药物难以充分到达作用部位,影响药物吸收;饮酒则会损伤胃黏膜,破坏胃部的正常生理环境,降低药物疗效。
此外,口腔也是幽门螺杆菌的“庇护所”。常规口服药物很难清除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那些同时患有牙结石的人,牙结石为幽门螺杆菌提供了藏身之处。因此,洗牙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第一步。
“患者只有注意以上这些细节,完成整个疗程的治疗,并在停药4周后复查,才有可能将幽门螺杆菌彻底根除。”马钦说。
用药过程中恶心、腹胀怎么办
在用药过程中,不少患者会遭遇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这该如何应对呢?马钦表示,用药过程中的恶心不适,大部分原因还是服药时间不当。抗生素和铋剂如果选择在餐后服用,可以有效减少恶心等不适症状的发生概率。这是因为餐后胃内有食物,可以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另外,长时间口服抗生素还可能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大约10%的人会因此感到胃肠不适。遇到这种情况,马钦建议,患者可及时联系医生获取益生菌处方。补充适量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有助于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有效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