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科协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普在线 > 自然世界

今年冬天,寒潮会来么?

添加时间:2021-09-26 作者:无梦 来源:地球知识局 点击:847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回望2021年的年初,想必很多人还对那阵席卷华夏大地的寒潮记忆犹新——除去人们印象里传统的“冰天雪地”城市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城市遭遇了将近零下三十度的极寒天气外,整个中国都覆盖在了少则6-8度,多则10度以上的降温带中。

无法忘怀那次被支配的恐惧▼

在这次大规模寒潮中,不仅降雪范围已经扩大到了长沙、贵阳等地,就连平常一年四季都温暖如春的海南也受到了大范围降温的影响,这也让来海南过冬的东北朋友都不得不掏出了羽绒服抗寒。

海南是那次寒潮中少数几个零度以上的省份之一

(图:中央气象台)▼

而在那次超级寒潮中推波助澜的拉尼娜现象,此刻又正在蠢蠢欲动……

相较于往年均值,东太平洋有点冷(2021年1月)▼

拉厄兄妹,联手作乱

拉尼娜,出自西班牙语“La Niña”,意为小女孩,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

东太平洋海水相比年均值显著降温,即拉尼娜现象

(图:NOAA Climate.gov)▼

说起拉尼娜,很多人或许会感到有些陌生,但其实“她”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孪生兄弟,即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上升的“厄尔尼诺现象”(出自西班牙语El Niño,意为圣婴)。

东太平洋海水相比年均值显著升温,即厄尔尼诺现象

(图:NOAA Climate.gov)▼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太阳在地球赤道地区直射,因此赤道地区的空气容易受热上升,热空气在朝着南北回归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会不断降温,最终重新冷却回到下层,这一运动过程就形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副热带高压带”,热带地区气候变化相对强烈就和这一大气运动过程有着重要的关系。

开始回忆初中地理

太阳能分布不均导致的气压梯度力

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

是地球上大气和海洋运动的两个关键作用力▼

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副热带高压带的空气朝着赤道低气压带方向运动的方向相对恒定,北半球朝向东北,南半球则朝向东南,即所谓的信风。

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一种惯性力)

使得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方的空气运动

转变为东北风、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

(图:shutterstock)▼

在气候正常的年份里,太平洋东部晒热的海水会被信风吹送到西部,而东部缺少的海水则主要会由携带了大量营养盐物质的秘鲁寒流进行填充,举世闻名的秘鲁渔场正是靠着寒流滋养的。

正是因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

东太平洋大量温暖的海水涌向西太平洋

这种稳定的流动塑造了东西两边的巨大差异▼

但在某些年份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风力会有所减弱,这就导致太平洋西部海水向东回流,进而使得东太平洋地区原本的寒流被暖流所取代,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2015年的年初和年底,同样是冬天,差异巨大

伴随着西太平洋干旱和东太平洋洪水

(图:NASA)▼

而厄尔尼诺发生后,信风风力会恢复甚至加强,东部的海水被更多地吹送到西部,不仅表层的温暖海水比正常年份流失得更多,东西之间甚至会形成超过60厘米的海面高度差。

这会导致秘鲁寒流更多地涌入东太平洋,进一步拉大东西太平洋之间的温差,即所谓的拉尼娜现象,这也是为什么拉尼娜一定发生在厄尔尼诺之后的原因。

2007年11月的拉尼娜现象

其效果与厄尔尼诺正相反,东太平洋为冷水占据

伴随着西太平洋暴雨洪水和东太平洋干旱

(图:NASA)▼

无论是拉尼娜还是厄尔尼诺,他们都是一种较大幅度偏离均值的天气现象。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二者的发生频率都有着较为显著的上升。毋庸置疑的是,无论它俩当中的哪一个来到地球上转悠,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简单来说,太平洋内部能量与降水的转移,有一种平衡

而东西两边的地理和社会都长期被这种平衡塑造

一旦失衡,对于两边来说都是灾祸▼

厄尔尼诺现象一旦发生,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就是北旱南涝,发生于1998年的长江流域大洪水就是它一手导致的,而拉尼娜的影响则和厄尔尼诺相反,北涝南旱的同时还会让夏天更热,冬天更冷,2008年的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和21年年初的寒潮都是拉尼娜的“杰作”。

去年夏季,厄尔尼诺的作用下,季风无力北上

降水集中在长江一线,而北方则降水稀少

从而在长江沿线造成了严重的洪灾▼

而就在今年的8月,正当高温天气在北半球多个国家肆虐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通过检测发现了异常情况——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开始急剧下降,7月份的水温比过去10年平的均值低0.33°C,而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下降正是拉尼娜现象的重要征兆之一。

七月份东太平洋相比于往年均值,还是比较冷的▼

时间到了9月,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还在持续下降,8月热带太平洋海水温度已经低于平均值0.44℃,这意味着拉尼娜极有可能在今年再次粉墨登场。

九月份的状况▼

面对着可能再来一次的寒潮,我们应当提前做些准备。

温暖过冬,各出奇招

在传统印象中,我国北方冬天会更冷一些,因此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界限,北方普遍是拥有集中供暖的。

但随着地球气候变化加剧,“南方在冬天也很温暖”的印象也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尤其是在很多城市那湿冷的冬天,让人感觉分外难熬,仅靠着“一身浩然正气”恐怕难以坚持下去。因此,在如何过冬这个问题上,南北方人可谓各显神通。

秦岭-淮河这条线其实也是会变动的

尤其在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

(图:shutterstock)▼

一般来说,很多人都会认为由于北方的气候更冷,因此北方人更有购买防寒衣物的必要。但百度指数所显示的大数据信息却并非如此。若查阅2020年气温较低的9月至次年2月,以人们较为喜爱的保暖服装羽绒服为例,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以华北、华东、广东为最多,东北西北反而少

(图:百度指数)▼

相对来说,位于华北和华中地区的省份在羽绒服搜索指数上一骑绝尘,尤其是偏北方和位于南北分界线上的很多省份,传统印象里天寒地冻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反而没有一个进入前十,这很有可能和这些省份都建立了完备的供暖保障机制,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低温,采购了足够的保暖衣物有着直接的关系。

个别选手确实能锻炼出来

但普通人主要还靠装备好,而且是常备装备

(图:图虫创意)▼

而在贴身的保暖内衣搜索指数上,名列前茅的也仍然是这些省份——

这次广东反超江苏,更加重视内在

(图:百度指数)▼

对于很多东北人来说,保暖内衣哪有秋天的毛衣毛裤和冬天的棉衣棉裤来的温暖?反倒是平日里冬天气温不上不下的华北华中省份在面对寒潮时明显有些扛不住。

其实很多北京人是习惯了暖冬的(包括我自己)

突然来一次这种,就会大幅拉高各种防御装的搜索量▼

从大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就“抗冻”这个指标来看,北方人确实没办法和东北人“同台竞技”——相对于冰天雪地的东北地区,华北和华中地区的气温虽然更高些,但相应的这里的人们在冬天的户外工作和活动时间也更长,这也对保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不过即使在东北,也有很多冬季户外工作

温度比华北更低,但是装备上也更专业些

(图:壹图网)▼

但值得注意的是,身为南方省份的广东,在抗寒衣物的搜索指数上表现了非同寻常的需求,无论是羽绒服还是保暖内衣,广东人民都来者不拒。更有意思的是,在与茄克有关的搜索指数上,广东也遥遥领先,与南方几个省份共同领跑榜单——

广东人对茄克的偏爱已经藏不住了▼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茄克一直是秋日里吸睛的利器。难道说,茄克也同样化身为了一种御寒神器?

参考资料:

1. http://en.wiki.sxisa.org/wiki/La_Ni%C3%B1a

2. http://en.wiki.sxisa.org/wiki/El_Ni%C3%B1o

又是一年寒冬。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责任 | 联系我们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0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冀ICP备05016301号-1 | 技术支持:Glaer

公安机关备案号公安机关备案号: 13020002152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