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为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自然灾害,其突发性与强破坏性始终是防灾减灾的核心挑战。
接连的地震将人们的目光再次引向了华北平原(地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市),这片看似平静,但地质活动却“暗流涌动”的土地。要深入理解这次地震,我们需翻开华北平原的“地下档案”,探寻其背后的地质“密码”。
地震来袭,如何应急避险?
地震是可怕的,但是最可怕的是地震来了,我们不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做好应对灾难的准备。
近日,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统计显示,2023年,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29次,呈现出7级以上大震活动由弱转强的特点。有人据此担心,地球是否进入“震动模式”?
地震预警不等于预测。就像预测天气一样,预测还没发生的地震,是当前的科技水平尚且无法达到的。地震预警简单来说,则是利用两个“时间差”。
地震预报是对未来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发出通告。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破坏性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之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发出几秒至数十秒的警报,以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避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