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科协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普在线 > 科学漫谈

学生参与,让科普更“年轻”有趣

添加时间:2020-09-25 作者:朱昌俊 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2538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到

9月19日,刚刚过去不久的全国科普日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全国各地举办了各式各样的科普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普的魅力。但事实上,平日里的科普工作其实并不轻松。


曾有观点认为国内的科普有两大难点:一是有“科”没“普”,太专业,普通人看不懂,起不到应有的科普效果;另一个则是相反的有“普”没“科”,足够接地气但却充斥着不少伪科学。


在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厦门大学化工学院学生推出的科普漫画,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一方面,高校学生普遍年轻化,他们知道哪些科普形式容易让人接受,并且也有能力将它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就解决了有“科”没“普”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属于互联网原住民且受过高等教育,本身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大大降低了传递伪科学的可能性,这就解决了有“普”没“科”的问题。


科普不全是科普工作者的责任,高校及学生也可以承担起更多的科普工作。科普漫画是一种创新,它打破了科普工作中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启发人们寻找更多创新形式,让更多人意识到,原来科普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播,也可以有更好玩的打开方式。


而高校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普,也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并创造机会让他们走近科技,了解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由此对科技和科普产生热情,这实际上也是另一种科普的过程。


科技创新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科普又何尝不是如此。唯有鼓励更多具备较高科学素养的年轻学子投身到科普工作中来,我们的科普形式和效果才能更加年轻化、生活化,也更具发展潜力。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的基座是否牢固的重要标准。在此意义上,我们不仅要重视科技创新,也需要更加重视科普工作,让包括高校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才能体现科普工作的重要价值,进而吸引更多年轻学子加入科普大军,让科普更“年轻”、更有趣,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为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责任 | 联系我们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0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冀ICP备05016301号-1 | 技术支持:Glaer

公安机关备案号公安机关备案号: 13020002152308 |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