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全国科普月如期而至,当我们回望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位先驱者的身影格外清晰,他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高士其。
抗战时期,高士其虽因病行动极为不便,却凭着“爬也要爬到延安”的信念奔赴革命圣地,成为“延安第一个红色科学家”。他组建边区国防科学社、办农工展览会,以科学力量支援抗战;更以笔为刃,将病菌比“小魔王”、侵略者喻“大魔王”,用通俗科普唤醒民众。
今日科学夜读,让我们一同翻开高士其的原创科普作品《我们的抗敌英雄》,在严谨又有趣的文字里,感受科学的力量,读懂跨越时空的科学精神,致敬这位逆境中播撒科学火种的勇士。
高士其
像葡萄酒一般殷红的血,比葡萄酒更为鲜明活跃,自肥嫩而有弹性的心房出发,按着心房一放一收的节拍,顺着血管的一胀一缩,像潮水一般汹涌地奔流于全身,分送食粮与各器官、各组织、各细胞;又收集了各处的污物,到了肺,经过氧气的洗涤之后,复归至心房,这样地循环不已,昼夜不息。
血和酒不同,酒是纯净的液体,血里面却含有无数生动而且握有权威的东西。其中有两大群最为明显:一是红血球,它们是运粮使者,我们在这里不谈;一是白血球,这就是我们所敬慕的抗敌英雄。这群小英雄们是一向不知道什么叫作无抵抗主义的,它们遇到敌人来侵,总是挺身站在最前线的。
高士其手迹
白血球将军的属下有两种军队。第一种是自由冲击队,到处巡游,遇到有形迹可疑的东西便把它包围起来。它们的标志是内有多形的核,所以叫作“多形核细胞”,因为它们的体积较小,又叫作“小噬细胞”。第二种体积较大,就叫作“巨噬细胞”。它们是不动地分驻在各要隘,专候外敌来攻,即迎头痛击。它们所驻扎的地点如下:肝的微血管、脾窦、淋巴窦、肾上腺的微血管、大脑下垂体的微血管、脾淋巴腺及组织、胸腺。
白血球是人及高等动物防卫身体的战士。自生物进化史上看来,也是一步一步地演进而成。在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如阿米巴,它们的整个生活方式就是伸出伪足将敌人包围、吞食,而渐消化之,其不能消化者皆逐出于体外。在下等的多细胞动物,如海绵和海蜚,也是用它们的阿米巴式的细胞来吞食敌人。在无脊动物,如棘皮乃至昆虫及至于有脊动物中的青蛙,在它们由幼虫或蝌蚪变成正式形体的过程中,也是用它们阿米巴式的细胞把体内所附有多余的组织一点一点地吸收完尽。这种阿米巴式的细胞吸收幼虫的作用和白血球吸收外来物体的作用相仿。假如我们把女人脸上所擦的胭脂粉注射入暖血动物,如狗的体内,则狗身上的白血球就会把这胭脂粉包围而吞食进去;若将这胭脂粉放在阿米巴身旁,也会被阿米巴所包围而吞食。又如你的朋友若得了盲肠炎,送到医院里去开刀,手术既毕,医生用羊肠线把他肚皮的伤口缝好。过了数星期之后,伤口完全好了,肚皮上的羊肠线亦不见了,这也是白血球的作用,羊肠线是被白血球吃光了。总而言之,高等动物的白血球是原始动物阿米巴的后裔,它们的容貌性格都很相同,一碰到陌生的物体就要攻击,包围并吞,不稍存畏缩退却之念,真是可敬。
高士其手迹
白血球尤恨细菌,细菌这凶狠的东西一旦侵入人体的内部组织,白血球不论远近都立刻动员前来围剿。
然而细菌要侵入人体也不是容易的事。在健康的时候,我们的皮肤是非常结实的,许多细菌虽集在那面上跑来跑去,终究没有缝隙可寻。我们的鼻孔好像两个高耸的烟筒,似乎可以进去,然而鼻毛像刺刀一般林立在那里挡驾,就说是这些狡猾的细菌能慢慢地一步一步偷溜进去,到了气管边,触动了尖锐的神经,我们一喷嚏一咳嗽,又都把它们打出来了。我们张着大口吃东西的时候,这一条康庄大道应当可以长驱直入,但一到了胃,看见了又酸又辣滔滔滚滚的胃汁而兴望洋之叹,就都在那里浸死了。此外,我们的眼泪、鼻涕、口津也都有一点杀菌的力量,时时都可以把它们扫清。但是或因气候变迁而受了寒冷,或因胃口不佳而营养不足,把全身的抵抗力减弱而细菌遂得以乘机侵入内部。在这个当儿,白血球闻警,立刻下了紧急动员令,直趋前线,与犯境的细菌死战。同时在骨髓里,加紧训练新兵,在短时间内,白血球的军队顿增了好几倍。
双方互有死亡,双方互有补充。细菌依靠它们的生殖力迅速,而白血球则一口能吞尽好几个细菌。白血球的战略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先与细菌接战;第二步,将细菌包围;第三步,消灭细菌。细菌的战略是在未接战之前放出一种化学毒素使白血球不得近其身。在这个情形之下,我们的身体又产生一种“噬菌素”来助战。这“噬菌素”能调解细菌的毒素使白血球仍得与细菌接战而吞食之。结果,若白血球打了胜仗,将细菌悉数歼灭,病就好了,身体也渐渐地复原了。若白血球抵抗不过,细菌打了胜仗,若再没有别的法子来救治,那性命就危险了。
高士其科普作品
*内容引自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