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太阳近邻的普查有多完整?天文学家和参与公民科学项目“后院世界:第9行星”的数据探测志愿者团队在太阳附近新发现了大约100个星球,这些天体比行星更大,但比恒星更轻,被称为棕矮星。在夏威夷Maunakea的W.M.Keck天文台帮助下,研究小组发现,这些新发现的星球中有几个是已知最冷星球之一,其中一些接近地球温度,足够凉爽,足以容纳水云。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朱诺号”探测器对木星的最新研究结果,在这个太阳系最大行星的大气上层,出现闪电现象,如“精灵”在跳舞。这些明亮、不可预测且极其短暂的闪光,通常被称为瞬态发光事件,是第一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观察到。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27日《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上。
北京时间10月21日清晨,已经在太空飞行4年的OSIRIS-REx(冥王号)探测器,成功从目前距地球3.34亿公里的贝努小行星上,收集了一些尘埃和碎石。耗费7年时间,耗资约65亿元人民币,只为从小行星上抓回“一把土”,值得吗?当然!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看来,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太阳系考古”。
据国外媒体报道,遥望夜空,你可以看到来自其他无数星系的恒星。有些星系和我们的银河系一样,是旋转的蓝色盘状星系;其他则是红色的球状星系或畸形、团状或介于两者之间的星系。为什么会如此不同呢?事实证明,星系的形状可以向我们透露该星系漫长一生中发生的故事。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英国《自然》网站报道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OSIRIS-REX航天器美国时间20日完成了对小行星贝努的历史性着陆,这是NASA首次执行小行星表面取样任务。更重要的是,这些富含碳的样本终将返回地球,相当于给人类带来“一张太阳系的婴儿照片”。
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网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消息称,NASA已经开始部署其名为DART的任务,预计将于2021年7月发射。DART任务将首次展示动力学撞击技术——让一艘飞船以身拦截近地小行星,从而改变小行星的轨道,最终阻止其撞击地球。该项目被认为会对人类行星防御产生重大影响。
几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横空出世。有研究人员称,其所含暗物质数量是普通物质的万倍——99.99%是暗物质,与其同类星系大相径庭,因此,其形成无法用现有模型解释。但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撰文指出,他们的新研究表明,该星系所含暗物质仅为普通物质的300倍,与同类相差不大,现有模型就可以阐述其形成,颠覆了此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