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远古神话还是现代科学,解释太阳能量来源都是它们重要的使命之一。中国神话的三足鸟,希腊神话的阿波罗,日本神话的天照大神,都是远古人类对太阳能量来源的想象。而近代科学中,从液体球冷却放热到物质引力塌缩,再到衰变元素放热,人类为解答太阳能源来源做了一系列尝试。
利用平方公里阵列探路器(ASKAP),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一个名为SPT-CL 2023-5535的合并星系团中探测到了一个无线电遗迹,其研究发现发表在《arxiv》上。无线电遗迹是发源于同步加速器弥散、拉长的射电源。它们以壮观的单对称弧或双对称弧形式出现在星系团的外围。天文学家特别感兴趣的是在合并星系团中发现这样的来源,因为与合并冲击相关的射电遗迹数量仍然很少。
据国外媒体报道,巨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漂浮在太空,将无数能量辐射到地球。这个概念,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其实是由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首次提出。一直以来,它也确实是许多科幻作者的灵感来源
重子物质(baryonic matter),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4.9%。但就算这4.9%,也没有全部被发现。不过,事情最近有了一些转机。法国天文学家终于直接观测到星系际温热介质,这正是失踪的重子物质的可能成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2020年9月,太阳系中的另一颗行星抢走了火星的风头,吸引了科学界和主流媒体的关注。原因在于,一国际研究小组在一篇论文中写道:“金星的大气中发现了磷化氢气体。”这篇论文发布于在线期刊《自然·天文学》上。由于厌氧生态系统可产生磷化氢,这篇论文的发现让人们不由地开始猜测和讨论金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又有许多证据证实其在宇宙中普遍存在。长久以来,无数学者对暗物质展开研究,但关于暗物质粒子的物理性质及其在早期宇宙中的起源,科学家仍旧知之甚少。
NASA的牵牛星号登月舱。该月面着陆器设计为月球开发的首个机器,能够向月球及在月球表面运输15公吨的设备。一旦登月站建成,人类就可以在月球上开采原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