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科协欢迎您,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 > 首页 > 科工之家 > 人物风采

2022年唐山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高景利

添加时间:2022-05-27 作者: 来源:科普在线 点击:8011 收藏 打印 字体:

高景利,男,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开滦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师、河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唐山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等学术职务30多项。他从事重症医学专业30年,全力以赴攻克重症医学难关、不断提升唐山市重症医学水平,完美践行了“大医精诚”的理念;他慷慨赴国难、日夜战一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以行动诠释了“特别能战斗”的开滦精神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一、积极进取、努力钻研,勇攀重症医学高峰

在30年的重症医学生涯中,高景利始终努力向前、刻苦钻研,在追赶重症医学前沿的道路上马不停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重症医学难题。他不断创新重症医学疗法,开展河北省首例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ALI,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率先在唐山市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药物中毒、高胆红素血症等,利用血浆交换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重度溶血性贫血等。近年来,又成功开展ECMO、DPMAS人工肝、高流量氧疗、重症超声等抢救危重症患者前端技术,从死亡线上拉回一个又一个病人。在救死扶伤同时,他也不断加强临床科研研究,努力为诊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保障,仅近5年,他就发表论文34篇,其中SCI论文13篇,主译、主编学术论著4部,先后承担了“目标导向治疗对高风险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超敏C反应蛋白对创伤、应激及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两项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科研成果“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优化的液体复苏策略”获得了河北医学科技二等奖。他的专业水平获得全国同行一致认可,每年都受邀在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进行学术报告。在他的带领下,开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被评为“河北省重点临床专科”、“唐山市重点学科”和“唐山市医学名科”。此外,他也关心其他学科建设,在他的指导下,开滦总医院获评国家级住培基地。

参加患者救治

研究患者病情

二、搭建平台、加强帮扶,提升区域重症水平

作为河北省重症医学领域领军人物,高景利不仅仅满足于开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更致力于提升唐山区域重症医学水平。2018年,在他的精心筹备下,覆盖了唐山市、县各级医院和民营医院等30多家单位的唐山市重症医学专科联盟成立。这一联盟的成立,为成员单位提供了重症医学医疗资源共享和提升质量水平的平台,在唐山市重症医学领域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专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联盟成立后,他积极以联盟为平台,充分发挥高水平的专家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动区域重症医学水平提档升级。组织国家级、省市级重症大会和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授课,传播重症医学领域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至今已有重症医生、护士千余人获益;足迹遍及迁安、迁西、玉田、乐亭、滦州、滦南、丰南、丰润、曹妃甸、古冶等基层医院,进行会诊和现场业务指导;为唐山市传染病院ICU建设和改造提供了技术指导;组织多次线上重症病例会诊讨论,互相交流诊疗经验,开拓了市内特别是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的眼界和思路。此外,他还担任了唐山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职务,定期督导、推动唐山重症医学规范发展、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唐山市区域内重症医学专科实现协同发展、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为危重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学术会议发言

学术组织成立

三、闻令而动、全力以赴,扛起疫情阻击重任

“勇赴国难、大爱无疆”是高景利从医路程中刻在骨子里的信条。早在2003年抗击非典之时,他就主动请缨,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筹建了唐山市唯一一个非典医院、救治了唐山市唯一一个重症患者。2009年甲型流感疫情期间,带领团队帮扶市妇幼医院,连续作战三个多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他又临危受命,担起了唐山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专家组组长、重症救治组组长、市定点收治医院副院长的千斤重担,连续坚守115天。在那段日子里,他整日忙碌、夜以继日,组织国家、省、市级专家会诊,制定综合救治和防控方案,深入到临床一线督导诊疗,用大医精诚抵挡住了病毒无情进攻。由于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贡献,他被表彰为“河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省国资委疫情防控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春寒陡至,唐山又打响了一场新的疫情动态清零歼灭战,已履新院长的他再次义无反顾投入到抗击疫情之中,在他的沉着指挥下,开滦总医院率先通过集中封闭、闭环管理进入了战时状态,全体医务人员坚守一线日夜奋战,承担起市区中高风险人群定点收治医院重任,抗击疫情和安全医疗有序进行,持续为唐山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同时选派优秀医护人员342名奔赴唐山市核酸采集、核酸检测、定点救治、集中隔离等各疫情防控战场,切实守护了唐山人民生命健康。在坚持内线作战的同时,他仍旧认真履行唐山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专家组组长职责,积极为市内疫情防控工作出谋划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20年在市传染病院指挥救治

典型案例一:

2020年2月,高景利作为唐山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专家组组长、重症救治组组长、市定点收治医院副院长,日夜坚守在一线,时刻关注着疫情状况变化。这天,唐山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接收了一位年轻患者,虽没有基础病,但肺炎临床症状表现最为严重,夜里23点多发热38.5℃,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各项指标变化明显,情况一下子紧张起来。高景利接到汇报后,立即连夜组织紧急会诊,梳理症状,查找原因,综合研判,制定出精准诊疗方案,经过高流量氧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强心利尿等对症措施,患者症状很快缓解,呼吸平稳,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9%。虽然指标已恢复正常,但是作为从业近三十年的重症专业医生来说,与患者亲自交流之后才算放心。经过协调,于凌晨1:36他与病人视频连线成功,询问病情,关心感受,鼓励患者要有信心战胜疾病,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回荡在指挥部房间。东方欲晓,忙了一夜的高景利回到宿舍还没等躺下休息,又传来有患者出现了紧张、烦躁、恐惧的表现以及过激行为的消息,他马不停蹄的来到指挥中心,视频连线耐心为患者做心理疏导,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并因此提出心理医生进驻定点医院的建议。

典型案例二:

2022年3月,正是高景利就任开滦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之际,他80岁的老父亲突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心内科病房。他的老父亲平时身体很好,这次发病比较突然并严重,全家人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里,日夜轮流守护在老父亲的床前,生怕发生什么意外。19日,唐山市突然传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息,参加过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他需要立即行动,投入到艰巨繁重的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可是面对着病榻上的亲人,他的心里却十分煎熬。经过短暂的思考,他向父亲讲述了疫情的严重、作为一个医生的使命,请求父亲的原谅,深明大义的老人家却对他说道“人命关天,国家需要你,千万不要挂念我”。特别揪心的是,他的妻子也是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同样需要奔赴疫情防控一线,无法照顾生病的老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对使命责任召唤,他压下心中不舍、毅然决然的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之中。从3月19日到4月11日,整整23天的时间,高景利吃住在医院,开会研讨、安排工作、巡视现场。既紧抓开滦总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又兼管唐山市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夜以继日没有一刻空闲。直到4月12日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他回到家中看到父亲,一颗悬着的心才最终落地。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法律责任 | 联系我们

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Copyright © 2018-2020 唐山科普在线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冀ICP备05016301号-1 | 技术支持:Glaer

公安机关备案号公安机关备案号: 13020002152308 | 本站已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