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晨光,男,1982 年 4 月出生,无党派,工程师,河北建支铸造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中国铸造协会管件与阀门铸件分会副秘书长,唐山市青年拔尖人才暨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唐山市十六届人大代表。
先后荣获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全国铸造行业技术能手、全国质量检验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创新英才、冀青之星、唐山市技术创新先进工作者、唐山市劳动模范、唐山市最美青年、唐山市职工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担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期间,他主动务实,深入一线,在技术研发、创新管理、传承技艺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
钻研岗位技术,降成本增效益。他刻苦钻研岗位技术,积极探索先进生产工艺,凭着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建支集团持续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2015年10月开始,他带领创新团队开始研发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管件。本项目创新性的以废机铁替代铸造生铁,生产优质可锻铸铁管件,研发过程涉及到了铸造、退火等多个工序。经过团队2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发出了一种具有力学性能高、外观质量好、加工质量优、气密性可靠的“新型节能环保管件”。经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产品优化了熔炼、铸造、热处理等工艺,不仅调整了炉料配比,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具有力学性能好、螺纹精度高、安装快捷方便等诸多优点,实现了集成创新,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特性,整体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被鉴定为“河北省工业新产品”。
截止2021年底,该项目已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22527万元,利税11434万元,创外汇2500多万美元,消耗废机铁、废钢约45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完善工艺参数,总结创新成果。他严于律己,不断要求进步,工作之余还认真钻研工艺标准,并深入生产一线对照学习,修改完善各项工艺参数。先后被全国螺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铸造标准化委员会聘任为委员,被全国管路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聘任为观察员。参与了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和6项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他不断总结创新,形成成果,近年来共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27 项,外观专利 2 项,软件著作权 6 项。此外,他先后在《铸造技术》、《铸造工程》等国家期刊发表论文7篇。
创新技艺传承、技能提升显著。为提升员工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竞争好学、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比、赶、超”的学习氛围,他牵头制定了《新员工“传帮带”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公司技艺传承、传帮带打下了其实基础。他还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级技能大赛,2020年10月,在第六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他选派的刘金生获熔炼浇注组第一名,陈秀军获铸造型芯组第二名,均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在他的带领下,技术中心近年来共获授权专利56项,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企业标准35项,发表专业论文25篇。
典型案例1
2011 年,他开始正式到车间一线从事浇铸工作,并和工友们开始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小改小革。那个时候,尽管企业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但受先天行业技术的局限,生产一线的工人们仍然摆脱不了手工操作,工人们常常几个人操作着一口盛满熔化镀锌水的镀锌锅,小心翼翼地给一个个管件镀锌。由于使用频率高,一个价值两万余元的铸铁镀锌锅 ,往往用上七到十天就烧漏报废 。那时候赶上国家出台政策淘汰镀锌锅,一时市场上买不到货,自己就和几个工友们用其他材质自行研制了替代品,一用效果还不错,使用周期能到半个多月。天下无难事!他自己心里乐开了花,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铸造领域关键技术的改造和革新。
典型案例2
近年来,艾晨光一心扑在平凡的岗位上,刻苦钻研岗位技术,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彰显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风采时间赋予了每个人平等的时间,也给予了每个奋斗者成功与回报。2015年,他开始担任建支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开始一门心思地积极钻研岗位技术,搞研发降成本,研究工艺标准,参与标准制定,高质高效地服务于安全生产。
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2015年10月开始,他带领创新团队开始研发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管件。经过创新团队的认真讨论,新型可锻铸铁管件项目很快立项。
项目立项后,为了取得一手的实验数据,他与创新团队一起连续3个多月与车间工人吃住在生产一线,常常加班工作到深夜。
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他提出了使用废机铁代替生铁作为管件的主要原材料、优化面砂配比、造型工艺等10多项建议,建议很快被团队讨论通过并采纳。研发过程涉及到了铸造、退火、机加工等多个工序。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显示,虽然目前废旧机铁种类很多,但其化学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规律,尤其是多种废机铁破碎并充分混合后,含碳量一般为3.4%左右,含硅量为1.9%左右,锰含量为0.6%左右。通过小规模试生产,调整后的原料配比科学合理,并一举攻克了可锻铸铁管件生产中力学性能不稳定且易出“灰件”的技术难题。
总 结
十几年来,高强度的一线工作实践虽然消耗着自己一定的体力,但对于铸造行业的热爱和执着,持续激发了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创新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在任技术中心主任期间,他共取得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型专利35型,外观专利 2项,软件著作权 6 项。此外,他还先后在《铸造技术》等国家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7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2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实践带理论,多年来,自己和建支共成长,共命运,从一名干活起步的质检员,一步步成长为管件铸造领域专家。每每想到这些,自己内心的自豪感荣誉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