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创中国”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团项目实施为契机,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支持与指导下,由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研讨会暨富硒功能农业培训会”于8月30日-31日在河北省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会议以“科技创新赋能富硒农业价值创造”为主题,推进富硒农业领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与推广应用,解决行业面临的硒含量不足、不稳定、成本高等共性问题,促进富硒功能农业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会议围绕硒与营养健康和乡村振兴两个方面,解读富硒农业前沿问题,聚焦富硒农业发展方向与策略,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高度融合,赋能富硒农业提质、降本、增效。与会专家分别对硒的形态与代谢、富硒农业发展方向与策略、硒与人体的健康、富硒种植技术与应用、富硒肉蛋奶生产技术、富硒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与要求、富硒产品追溯与管理进行系统研讨与深度解读,并邀请国内一线电商机构研判全国优质富硒农产品的产业发展潜力与前景。
本次会议是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大学指导下,由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主办,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中国营养学会硒资源与营养产业发展分会协办。来自湖北省恩施州、陕西省安康市、江西省赣州市、抚州市和于都县、贵州省开阳县、黑龙江省宝清县和海伦市、福建省连城县、湖南省桃源县、青海省海东市等多个省市区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产业协会、相关企业和认证机构代表等参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赵桂慎教授主持。唐山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李健侠,河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李玉萍,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李健侠主席表示,唐山凭借得天独厚的硒资源禀赋,已成为富硒农业发展的热土。市科协分别围绕“科创中国”和“科创河北”,以搭平台、促转化、强服务为抓手,推动了33项成果落地,服务了百余家企业,并联合“科创中国”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团在唐山四县区开展培训,惠及500余位企业家和农户。此次大会汇聚全国顶尖专家,可以进一步为唐山富硒产业升级“加码”,助力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发展之路。
李玉萍理事长指出,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富硒产业正依托纳米硒技术实现“有硒”向“优硒”的跨越。本次培训会既是技术课堂,也是合作平台。省农技协将联合科研机构开展示范,组织专家下沉指导,推动“科研+企业+农户”全链条融合,让纳米硒成果从会场走向田间和市场,打造河北农业新增长点、农民致富新产业。
王建华会长在致辞中提出,论坛以“科技创新赋能富硒农业价值创造”为主题,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在硒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和政策建议等方面成效显著;7月7日启动的“科创中国”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团项目,以纳米硒技术为核心,在唐山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辐射并带动全省和全国多个富硒农业产业优势区发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持续整合资源,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为“科创中国”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团18位专家赵桂慎、郭岩彬、袁建敏、杜章留、王波、李敬森、魏凯、唐德剑、蔡晓东、娄巍、刘禄生、王加庆、张丰娥、李红军、贺钦、王海彦、周传芬、王玉珠颁发聘书。
王建华会长和李玉萍理事长为2家“科创中国”协同创新组织北京华美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授予“中国产学研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站”称号。
大会现场汇集了富硒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以及从天然富硒区携当地特色富硒农产品远道奔赴而来的农业从业者们。8位行业专家和4位典型富硒区领导及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富硒农业先进技术讲解与产业发展经验交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黄振武研究员 以“硒的形态与代谢通路”为题,详细介绍了硒的天然形态以及硒元素在动物、植物、真菌体内的代谢通路与作用机理,既普及硒营养专业知识,又解答了关于硒形态与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前沿问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刘轶群副研究员以“硒与人体健康”为题重点介绍了硒在人体健康中所起到的七大功能与作用,同时对人体对硒的缺乏和过度摄入症状作了详细的讲解,并分享了膳食硒的主要来源,为百姓通过富硒农产品补硒方法提供了科学指导。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赵桂慎教授以“富硒功能农业发展方向与策略”为题,从富硒农业的背景、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角度,详细描绘了中国富硒农业发展蓝图,针对性指出了我国富硒农业目前面临的五大发展问题,由此提出了“三个转变一个结合一个协调一个示范”的发展策略,为中国富硒农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阿里巴巴淘天集团研究中心副主任左臣明研究员以“富硒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为题,分别从我国富硒产品消费趋势以及富硒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营销等方面开展陈述,详细分析了市场主流富硒产品线上销售态势和消费人群特征,并提出了与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相适应的电商销售渠道和合作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郭岩彬教授以“富硒种植技术与应用”为题,详细讲解了富硒种植技术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同时将最新的纳米硒生产与应用技术进行了分享,使广大富硒产业从业者对富硒农业前沿技术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知。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袁建敏教授以“富硒肉蛋奶生产技术”为题,重点介绍了富硒技术在鸡肉、鸡蛋、牛奶等动物产品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通过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硒在提升养殖动物生产性能与动物产品硒含量方面均有良好表现。
北京爱科赛尔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耿云霞为现场各位来宾解读了《富硒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与要求》,并详细介绍了富硒产品认证流程和申请流程等要求,为富硒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认证体系保障。
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项目助理研究员任愫以“国家质量基础‘一体化’支援助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对富硒产品追溯管理平台的建设以及认证协调工作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北京华美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彦就“做好高品质富硒畜产品生产服务”为主题,详细介绍了生物纳米硒(红色无定形态单质硒)的领先技术特点、成本优势以及应用场景,北京华美源公司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和供应链企业,将全面做好生物纳米硒的生产及技术服务工作。
黑龙江省宝清县电子商务和富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娄巍对黑龙江省宝清县富硒产业发展概况与主要经验与做法进行了分享。江西省于都县委常委、副县长付祥伟详细介绍了于都县富硒产业发展情况并分享了于都经验。唐山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张爽会长对唐山市富硒农业发展及纳米硒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总结分享了近期唐山市结合“科创中国”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团项目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和今后的计划安排。
中国富硒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赵桂慎教授对今后富硒农业的市场潜力、硒营养强化剂形态、富硒产品重点发展领域、富硒产业新业态以及面向“十五五”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简要总结介绍。
8月31日,与会代表前往北京华美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物纳米硒生产现场,对纳米硒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培训与指导。据悉,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成果“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合成纳米硒的方法及其应用”在北京华美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落地转化,并于2024年12月正式获批农业农村部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中国农业大学功能农业研究团队历时12年研究,基于纳米硒合成代谢通路和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提升了纳米硒合成效率,基于纳米硒结构稳定性与活性的基础研究建立了纳米硒分离提取工艺,通过专利成果知识产权转移,与北京华美源技术团队共同建设了首条纳米硒工厂化发酵生产线和提取生产线,实现了纳米硒的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工厂化生产实现纳米硒合成效率大于90%,提取效率大于90%。
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此次大会极大程度地拓宽了对纳米硒技术、富硒农业产业以及硒与人体营养与健康的认知。近20年来中国富硒农业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随着“科创中国”富硒功能农业科技服务团项目的逐步深入开展,将进一步推进更多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和应用,为富硒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