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唐山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23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23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以科学素质建设助力实现人的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科学素质建设融入党和政府发展大局
1.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13个强国”和数字中国等“5个中国”战略目标,推动科学素质建设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有机结合,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与推动新时期科普工作有机统一。
2.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研究阐释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主动融入党和政府发展大局。
3.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科学素质工作始终,积极发挥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宣教作用,面向青少年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事迹报告和科普剧演出等活动。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河北省主场活动。大力宣传报道优秀科技成果、学科领域最新进展、重大科技成就,加大科技领域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的学习宣传力度,引导高校、科研单位、科技企业等主动宣介,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和科普宣讲,弘扬科技创新正能量。
二、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创新根基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4.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推动唐山作为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城市落地,遴选推荐一批思想品质优秀、热爱教育事业、科普经验丰富的专家、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以及符合学校需求的科技馆、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学校自主选聘为科技辅导员或合作机构,并参与学校的课后服务。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引导和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策划开展科学教育系列主题活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等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5.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科学教师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6.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推动科学素质建设内容融入高素质农民培训,组织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
7.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发挥“科创河北”平台作用,推动农口科技社团与重点县区结对合作。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区(县)、科普示范社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创建活动。构建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深入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行等活动。支持社会力量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咨询服务,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三)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8.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在技工院校开展开学第一课等活动,促进职业道德培养和生产实习能力提升。
9.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深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贯彻落实《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2021—2025年)》,抓好“五小”、QC小组(质量控制小组)等群众性创新活动。
10.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贯彻实施《“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供需对接机制,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能力。
11.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智慧蓝领”行动,开展企业“创新达人”宣讲,积极参加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
(四)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实施健康中国·唐山行动,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加强老年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充分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1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充分发挥老科协、老年协会等组织以及老专家作用,建立老年科技大学试点,充分利用科技馆、社区科普大学和为老服务设施等开展科普服务。
14.加强城镇社区科普。落实中国科协、民政部《关于新时代加强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加强社区科普规范化建设,构建资源、平台、阵地、队伍、活动整体推进的社区科普工作体系。
(五)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5.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指导各地各单位分级分类做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知识培训,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中,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利用干部网络学院等网络平台开设科学素质课程,打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升科学素质的“身边课堂”。
(六)做强群众性示范科普活动。
16. 以全国科普日二十周年为契机,推动全国科普日活动创新提升。组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全国低碳日、全国土地日、中国航天日、食品安全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健康中国唐山行动等品牌科普活动。围绕大众关心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环保治污等热点、焦点、难点领域,深入开展生命健康、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碳达峰碳中和、垃圾分类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
三、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优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系
(一)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7.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打造学会品牌科普活动,探索发展首席科普专家模式。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推动重点实验室等已建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鼓励企业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设施。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普能力,向公众解读、宣传、推广科技成果,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
(二)实施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8. 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构建多平台支撑、全媒体融合的科普传播体系。推进图书、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加科普内容、设置科普专栏。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促进媒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推动“科普中国”与市级各类科普资源平台深度对接,进一步打造市级科学传播网络平台和科学辟谣平台。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倾斜。
(三)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9.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坚持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服务为本、实效为先的原则,稳步推进县区科技馆建设。促进科普服务公平普惠。推动共享科技馆、乡村科普馆、校园科技馆等科技场馆更好发挥作用。
20.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统筹推进科普(示范)基地、公民科学素质示范单位等建设发展,鼓励和支持相关单位参与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开发利用有条件的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
(四)实施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21.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搭建应急科普宣教平台,常态化开展传染病防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22.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基层科协“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科普服务体系。深入落实《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鼓励引导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培育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