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阻止全球变暖造成的生物灭绝,仅仅依靠动物自身的适应性演化是不现实的。全球需要在未来十年采取系统性的节能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生活在一个生命多姿多彩的世界,也不希望留给子孙一个更加贫瘠的星球。
海洋是地球孕育生命的摇篮,在史前的海洋中曾经生活着数不清的海洋生物,其中不乏令人闻风丧胆的海怪。尽管海怪在其生存的环境中是无敌的,但是它们却敌不过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当重大灾难降临的时候,它们也难逃灭绝的命运。让我们重回那些已经灭绝的海怪曾经生存的海洋世界,探寻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是如何终结那些超级海洋霸主的统治地位的。
为了繁衍,许多动物会通过释放特殊的信号分子来吸引异性,完成交配。但一些杀手也看重了这一点,释放相似的分子,引诱猎物出来交配,然后捕食掉……
然而,在演化生物学领域,生态位构建理论还存在争议,部分原因是传统上认为自然选择的机制是“盲目的”:自然选择在千万年的时间里不断塑造着有机体,使它们在不偏离目标或意志的情况下,适应一定的生态位。人类经历了同样的塑造过程,但普遍认为,我们是主动的行为者,塑造了我们所适应的环境,而不是为了适应现有生态位而演化。
人固有一死,或是自然去世,或是染病而终,或是意外身亡,遗传因素和生活习惯影响着人类的寿命。与人类的死亡相似,自然界的生物也终会灭绝。如果把一种生物从出现到灭绝的时间,定为这个物种的“寿命”的话,那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为400万年。然而,各个物种的寿命长短相差甚远。最长寿的物种寿命长达1.6亿年,而短寿的物种,例如人类所在的灵长类,只有100万年的寿命。
苔类植物和藓类植物统称为苔藓。它们构成了一片片美丽的微观“森林”,但由于体型迷你、又没有鲜艳的花朵,常常为人所忽视。然而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恰恰是苔藓的这些特征,使其显得格外有趣。
据国外媒体报道,黄热病会导致约15%的感染者死亡,但目前已经有了安全有效的疫苗,可提供十年多的免疫能力。不过,在一些潜在的热点地区,给人们接种疫苗面临重重困难,这也使科学家转向另一个令人惊讶的替代方案:给猴子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