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在科学报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都在努力与新冠病毒(SARS-CoV-2)作战,研究它如何传播(无论是通过表面接触、飞沫还是空气传播),如何影响人体(包括免疫力受损和嗅觉丧失等症状),试图找到应对这场大流行的最佳方案。在其他领域,科学研究尽管受到了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影响,但都没有完全停止。对于这难忘的一年,美国《史密森尼》杂志网站(smithsonianmag.com)的编辑在深思熟虑和辩论之后,列出了最重要的十个科学故事,对近一年的关
近年来,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基因检测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断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侵犯公民生物识别信息的行为屡见不鲜。人脸、声纹、基因等“人体密码”一旦泄露,公民如同“裸奔”,后果不堪设想。
据国外媒体报道,核反应堆在虽然在地球上惹出很多麻烦和争议,但它们却可以产生足够的能量和推力,快速地将大型宇宙飞船送上火星,甚至更远的星球。事实上,核动力火箭发动机的想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
这种贴在身上,能够被外界设备识别,甚至储存信息的电子皮肤,本质上是一种很薄、很轻的穿戴设备,电路被集成到薄薄的皮肤一样的膜里,可以直接贴在身体上。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得者黄永安教授称,目前已经能制造出厚度为1微米(保鲜膜厚度的1/20左右)的电子皮肤,贴在身体上,几乎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北京时间 12 月 24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挑选出 2020 年全球重大科学突破,其中包括:AI 人工智能技术、食物领域、太空技术,以及最新新冠病毒响应,展示了科学力量如何改变全球后疫情时代。
在“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仅一个月后,文昌发射场201工位上又送走了一位名叫“长征八号”的客人。
我们的生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它是运输氧气的载体,是帮助抵御病毒的抗体,也是消化食物的酶。蛋白质之所以能够承担多种多样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具有丰富而复杂的空间结构。